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匠心如何归来?工人代表谈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7-03-06 10:19:55     来源:江淮机电网      编辑:whl

  江淮机电网3月6日报道,“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这是去年两会之后,“工匠精神”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工人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激励: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安住心

  “上个月,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一个文件就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对我们一线工人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对记者说。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10年来,李斌一直关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他认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首先要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去年,我们一项对17个省区市40多家企业两千多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九成多认为工人地位不高。”他说。

  “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都离不开产业工人。”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徐强表示。

  就在上个月,辽宁省政府出台文件启动“辽宁大工匠”评选,全省每年在工匠技师群体中培养选拔出100名“辽宁大工匠”,由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享受省级优秀专家待遇。

  “这些措施对工人是很大的激励,通过荣誉和物质奖励形成导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起到留得住人、安得住心的效果。”徐强说。

  李斌指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仍然较低。

  “目前,一个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随着技能等级的提升,薪酬待遇成长的梯度不够大。应该建立一套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到底涨多少,不能光靠地方和企业领导的个人情感来决定。”他说。

  制度:要加快职业技能培训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最关注的同样是基层技能工人,他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议案。

  许振超介绍,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约1.5亿人,不足全国就业人员的20%,培训内容与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模式较为单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散见于劳动法、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中,有关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法律的刚性

  要求,导致了政府组织责任落实不力,劳动者参加的权利保障不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说。

  对于职工技能培训,被称为“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专家”的李斌也有同样观点。

  “必须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设计,给工人提供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比如说,一个企业每年要有多少比例的工人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许振超建议,要加快职业技能培训立法,构建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明确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类型、培训对象、政府职责、实施机构、社会监督、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内容。

  文化:“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坚守和孜孜不倦”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工人代表们同时认为,要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还须从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上下功夫。

  “很多人问我成为大工匠的动力是什么。我说,爬山的时候,我总是低着头爬,从不往上看山顶在哪儿,也不知道终点在什么地方,只要路是对的,就要一直走下去。”全国人大代表、大连重工机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亮说。

  李斌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我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坚守和孜孜不倦,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追求,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一行要爱一行。”

  他同时表示,要成为大国工匠,往往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必须要有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现在社会上有一个不良的倾向,很多电视选秀节目或成功学的书,宣扬一夜成名、迅速致富,容易形成一种浮躁的社会心态,尤其对年轻人会产生不好的导向。”

  “工匠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大国工匠需要土壤。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让大家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点一滴刻苦的钻研来收获成功、创造美好的生活,进而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许振超说。(新华社 朱基钗、许晟、娄辰)

  更多机电行业新闻,请关注江淮机电网。
分享到:0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