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09 14:54:10 来源:江淮机电网 编辑:whl
江淮机电网12月9日报道,离12月11日越来越近,欧盟能否全面彻底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欧经贸发展何去何从?传说已久的中欧自贸区如何破题?在主题为“推动自贸合作,提升中欧经贸关系”的研讨会上,中外业界人士和专家针对上述问题各抒己见。
业界期待建立中欧自贸区
“中国和欧盟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度比较高,双方都必须继续开放市场,消除贸易壁垒,很有必要加快打造中欧自贸区,进一步控制合作风险和创新经济机遇。”欧洲对外贸易协会总干事克里斯蒂安?艾伟德在研讨会上直抒己见。
据江淮机电网记者了解,当前,中国和欧盟的确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15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对欧盟出口1.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投资方面,今年1~10月,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大幅增长41.5%,而且其中很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不过,在中欧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同时,分歧和摩擦也在增多。今年以来,欧盟对中国钢铁、化工等产品采取相关贸易救济措施,使相关产业企业对欧出口受阻。而且,欧委会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替代国”做法。“尽管如此,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仍大于竞争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强调,中国工商界对与欧盟的经贸合作仍充满信心,“只要双方政府继续推进全球一体化合作,扩大市场开放,共同营造自由便利的经贸环境,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还可以再上新台阶。”
分析人士认为,中欧经贸合作总体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中欧加快建立自贸区,有利于建立保障机制,打造更加自由便利的经贸环境,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际上,中欧高层早已开始推动此事。在2013年和2015年的第十六次和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和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为双方推进自贸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中欧建立自贸区,让企业做生意更加便利,虽然多次听说要建立中欧自贸区,但进展却并不如意。”希腊信息技术企业联合会会长安娜斯塔西斯?西喀斯表示。今年6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曾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建立中欧自贸区的关键时期。
今年4月,欧洲对外贸易协会委托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对中欧自贸区建设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明,通过中欧自贸协定,将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取得更多成果。“FTA不仅仅是一个协定,还包括就业的机会,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影响。”欧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雅克?佩克曼在论坛上强调,中欧自贸协定签署之后,将全方位提升中欧经贸合作水平,因此非常急迫。
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下的中欧经贸正面临一道坎,准确地说,12月11日就是一道“分水岭”。这一天,如果欧盟如期、全面、彻底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终止“替代国”做法,则不仅对中欧经贸释放重大信号,也将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释放积极信号。
过去几十年,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一步一个脚印,至今已互相成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甚至中欧经贸关系也是影响全球经贸走向的重要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恰恰在于中国和欧盟过去多年来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紧密合作。事实上,中欧经贸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引发全球舆论一片哗然。最终,中欧采用和谈的办法,创造性地达成了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避免了中欧贸易战和两败俱伤的结果,也为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
现在,欧盟以“产能过剩”等作为幌子,甚至制造出“市场扭曲”的概念,意图不执行第15条中的明文规定,这不仅是不尊重中国关切的体现,也是不尊重规则的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又走到了历史的关口,无论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还是建立中欧自贸区,都需要迈过这个关口才有可能向前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企业之间做生意一样,有盈有亏,但不能因为亏了几次就不做生意了,或者毁约。中国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庞大的消费市场蒸蒸日上,欧盟则有闻名世界的高新技术和消费品,中欧经贸合作始终是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近期,同样甚嚣尘上的还有德国某些机构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争论,无非是想通过唱衰中国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开放和利益。但是,最后照增不误的德企投资数据说明了一切问题,不少老牌跨国公司不仅没有退出中国,反而正在增加对华投资。企业最能感受到市场冷暖,也自然能感受到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政府或机构应当做的恰恰是增强互信,顺势推进企业互信合作,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利益。
合作离不开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得上合作和共赢。中欧经贸合作亦如此,相信欧盟能看到中欧合作的商机和大势,不被眼前利益这片浮云蒙蔽双眼,使中欧经贸的未来保持光明。
中欧合作升级难在哪
建立自贸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升级,这已不仅是中欧高层的共识,也是中欧企业和研究人士的期待。然而这一谈判进程至今仍未启动,究竟难在哪?“如果想成立FTA,中欧之间首先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商会(北京办事处)副会长兼代理总经理彼得?布朗克表示,只有加强民间和人文交流,增进企业界和官方的相互了解,才能增进彼此信任,逐步消除建立自贸区的障碍。
除了文化差异,产业差异也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部主任于华波表示,中欧之间贸易体量虽然庞大,经贸合作互补性也很强,但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导致FTA谈判之后,将给不同产业带来不同影响。比如对于中国而言,自贸区建立后,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和仪表等产业遇到的冲击将远远大于机遇;在关税减免后,轻纺等领域企业的竞争力将提升;教育、医疗、设计、会计和金融等服务领域将迎来全面深刻的挑战。“挑战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机遇,这要求中欧对各自产业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让FTA推动中欧互补合作。”
制度的差异也是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升级的重要因素。乌利亚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资深律师方德平表示,自贸区的确可以增加经贸合作制度方面的确定性,但在自贸区建成前,需要关注更多制度上的细节,比如在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等方面的制度差异,“有些关键细节如果谈不拢,将很可能会影响自贸区谈判的生死成败。”“中欧建立自贸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困难也非常大,这里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谈,这个过程肯定不轻松,我对中欧自贸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所有困难中,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鉴钧最关注当前中欧经贸合作的走向。他表示,欧盟能否在12月11日之后全面彻底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很可能会成为影响中欧经贸合作的一个节点性事件。在这个十字路口,如果走好了很可能大大推动中欧贸易发展,后面的自贸区谈判也就有比较好的基础。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中欧经贸互补合作的潜力仍然巨大,中欧企业相互看好对方市场的商机,但是关税太高、贸易救济频繁等障碍制约着合作深化,企业期待中欧建立自贸区来破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有耐心。”面对建立中欧自贸区的诸多障碍,张鉴钧表示,英国脱欧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上台,释放的信号非常敏感,不确定性也非常多,中欧应当多一些耐心,多接触和了解,逐步推进中欧自贸区的建立。(吴力)
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江淮机电网观点/立场。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