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策
项目
图片
视频
会展
品牌
电子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看看6位诺奖得主如何看待中国改革
发布日期:2017-03-20 09:44:38 来源:江淮机电网 编辑:whl
江淮机电网3月20日报道,3月1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开始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为主题,围绕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制造2025、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议题展开探讨。在18日的经济峰会上,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分享了他们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迈克尔·斯宾塞:努力向高人均收入型经济转型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不中断,经济发展一直在正轨上,相信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斯宾塞表示,中国早已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单个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人把中国经济比作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有些专家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者,我认为这些比喻比较贴切,也很好地表达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
关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成果,斯宾塞教授表示,近年来,面对国内经济遇到的发展障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应该说,中国目前推进的产业结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斯宾塞认为,中国下一步仍需推进金融及投资领域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突破发展瓶颈,努力使中国从低人均收入型经济转向高人均收入型经济。因此,中国政府还需继续努力去除妨碍经济发展的束缚,特别是要推动经济模式创新,激发新经济模式的活力,进一步使经济模式大框架下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谈到中美经贸合作前景,斯宾塞表示,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是好的。从美国国内许多智库和有识之士给新政府的建议来看,中美走向合作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更有利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积极发展。
对于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斯宾塞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将导致经济全球化逆转,还将使已经形成的金融体系、全球性分工体系、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链条出现断裂;同时,还将严重冲击全球贸易,使世界性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将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势必会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目前美国新政府的贸易政策尚未出台,具体举措还有待观察。如果新政府下一步能提升经济包容性,强化改革力度,同时又不采取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经济会出现持续转好的态势,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加快。(
记者 朱 旌
)
埃里克·马斯金:让低技能劳动力分享全球化红利
“中国是全球化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3月18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深度对话:全球化与中国的不平等”分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表示。
埃里克·马斯金认为,除了发展经济外,全球化还有一个缩小贫富差距的承诺,但是这个承诺做得不算好,一些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因此出现。
为什么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的同时,本轮全球化没有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埃里克·马斯金认为,这一轮全球化之前的多轮全球化中,发挥比较优势方面做得较为出色。发达国家发挥了劳动力素质高的优势,而新兴国家发挥了土地便宜等生产成本要素优势,共同促进效率提高,缩小了收入不平等。但是这一轮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过程全球化——美国设计、欧洲成型、中国组装。不仅是商品贸易全球化,更多开始在生产全流程实现全球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匹配。这样一来,一些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下滑,收入不平等增加,导致财富分配发生变化。
埃里克·马斯金表示,虽然全球化没有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的承诺,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全球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那样有百害而无一利。“一些人试着停止全球化,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埃里克·马斯金说,更好的主张是提升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让他们能分享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去。
埃里克·马斯金认为,为低技能劳动力提供再培训不能仅依靠雇主,更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政府、国际机构等。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和再培训,或者提供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培训,比如减税、补贴等。(
记者 祝惠春
)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中国服务业提升空间还很大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中国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促进,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演讲中表示,今年1月份,当听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自由贸易的强有力表述时,自己很感振奋,“通过推动全球化,可能减少下一个‘黑天鹅’的发生,不过,这确实也需要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机器人时代”如何促进就业?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很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机器人时代”。有观点认为,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尤其是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会对传统就业市场形成颠覆,不少人会因此失业。对此,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机器人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人们可以去创业,或从事一些使用计算机的工作”。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也会经历制造业就业减少、传统行业下岗的过程。但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这些人并不会真正失业,服务业还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会在产业之间流动,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
从历史经验看,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工人从工业转向服务业的过程,目前其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普遍超过70%,与之相比,中国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培训原有的传统劳动力学习新的技能,进而转变成经济转型升级后市场所需的劳动者,尤其是一些服务领域,还需要大量劳动力。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在研发方面会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多,长期看会增强中国的竞争力。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研发方面做得更多,这样才能在“机器人时代”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记者 陈果静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注重长远目标避免短视政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连续多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对于中国经济发表过不少真知灼见。3月18日,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发展要注重长远目标,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体系的缺点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中国要制定出避免只重短期的政策。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今后的世界将是更加多极的,中国应建立一些开放的体系,“我们要更加管理好平稳增长,21世纪的全球化会继续保障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并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此,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这对中国意味着有了更多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渠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
对于目前广为关注的欧盟及欧洲经济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现在很多欧元区国家的GDP增速刚开始回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甚至有很多国家还没有达到。欧元的根本性问题,是设计上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银行联盟,没有储蓄保险,“缺乏银行联盟,导致资本外逃,经济会螺旋式恶化”。(
记者 朱轶琳
)
埃德蒙·费尔普斯:激励创新需要宽容和理解失败
在3月18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表示,美国传统行业已逐渐停止创新,而这一点并未得到重视;中国在创新上有很多资源,应有效加以利用。
对于政府在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优秀的经济政策会鼓励企业创新,鼓励更多来自个人的创新,欢迎有创意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在市场上进行尝试。
“在人类历史上,创新是会有一些人来承担风险的,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有可能会在商业上失败。全社会应当能够接受失败,那些尝试创新努力工作的人,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激励和支持,所以需要全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和理解。”埃德蒙·费尔普斯说。
埃德蒙·费尔普斯表示,近些年,美国经济运行情况已经无法很好地用经济学来解释,经济学家没有重点关注美国传统行业,特别是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创新减速趋势。“整个国家的生产消费类产品行业已经逐渐停止创新,且阻挡新的竞争对手、限制新的企业进入,这样的行为虽减少了来自外界的挑战和威胁,但其自身也就不再有创新的动力。”埃德蒙·费尔普斯说,“硅谷的创新是有的,但是不够,硅谷拥有大量的资本密集型和制造型企业,要更加注重创新,在创新中创造更多就业”。(
记者 于 跃
)
阿马蒂亚·森: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危害经济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阿马蒂亚·森以研究贫困、社会选择理论等问题著称。在3月18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阿马蒂亚·森对中国在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达了赞赏。
阿马蒂亚·森认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在逐步实现教育普及后,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学校和医院的普及不仅使教育和医疗成为福利,也可以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有十分重视教育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积极转型,同时,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上的进步,使每个人都提升了文化素质,推动了经济发展”。
阿马蒂亚·森表示,医疗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的预期寿命等各项指标大幅度提升,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离不开这些方面的工作。
当前,全球正兴起新的保护主义浪潮,对于全球化的影响和评价,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阿马蒂亚·森认为,当前出现的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会危害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与价值就是通过促进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保护主义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包括市场经济在内,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有局限性,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其内容会越来越复杂,不利影响也会越来越清晰”。(
记者 袁 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更多机电行业新闻,请关注江淮机电网。
分享到:
0
相关文章
金壮龙: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发布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五大成效
合肥启动新能源下乡活动,每辆车补贴5000元
听听中国制造业代表的声音
受疫情影响 全球主要机床生产国订单大幅下降
到2025年,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氢气市场需求递增 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
复工后订单数量却在减少,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定了!国家首次明确,刷屏的“新基建”究竟是什么?
李毅中谈新基建——内涵、外延及投资要点
阅读排行
1.
家电业千亿巨头发展路径迥异,哪一条路更好...
2.
到2025年,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
3.
定了!国家首次明确,刷屏的“新基建”究竟...
4.
复工后订单数量却在减少,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5.
氢气市场需求递增 加氢站建设驶入快车道
6.
李毅中谈新基建——内涵、外延及投资要点
7.
听听中国制造业代表的声音
8.
合肥启动新能源下乡活动,每辆车补贴5000元
9.
屈贤明:智能制造与工业强基
10.
工信部:7月1日起国内汽车必须增加ETC选装...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